稗子
稗子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又名米稗、小米草,根系發(fā)達,莖直立、粗壯,株高120-200cm。為喜溫性短日照植物,對氣候的適應范圍廣。全國各地均可種植。抗逆性強,幼苗能耐零下3-5℃的低溫,在33-36℃的高溫條件下也無不良反應。耐鹽堿性極強,生長茂盛,抗病性強,整個生育期基本無需防病滅蟲。在旱地、水地均能生長。稗子草既是優(yōu)質牧草,也是開發(fā)利用土地資源、治理鹽堿地的逆境先鋒作物。
1.種植技術
春、秋均可播種,播前耕翻平整土地,畝施2000KG以上基肥。旱地播1.5-2KG/畝,水地播3-4KG/畝,旱地播種后將土壤耙平,注意中耕培土,多追氮肥;水地播種前先排干池水,將種子均勻撒在池底淤泥上,然后用木板將淤泥表面輕輕刮擦一遍,以便種子與淤泥充分接觸,生長過程中不宜讓水沒過稗草頂端。株高80cm以上即可刈割利用。割后留茬10cm左右,以利再生。
2.營養(yǎng)價值和利用
稗子草分蘗能力強,再生迅速,產草量高,每年可刈割4次左右,畝產鮮草5000-8000KG,畝產干草1500-1800KG。草質柔嫩甘甜,牛、羊、馬、兔、魚等家畜均喜食,可青飼,青貯和調制干草,莖葉干物質中含粗蛋白質7.24%,粗脂肪2.19%,粗纖維30.4%,無氮浸出物44.5%。因為稗子草能在水中生長的特性,近年來,利用稗子草淹青來養(yǎng)殖螃蟹、泥鰍、龍蝦等水產品已成為一種費工少、成本低的新型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模式,淹青養(yǎng)殖既能利用鮮草飼養(yǎng),又能改善池底底質。